东方白鹳和白鹳都属于偏好在浅水湿地中生活的大型涉禽,有着高大的身材、细长的双腿和又粗又长的大嘴,体长多在1m以上,除了初级飞羽(即翅尖和翅后缘)为黑色外,全身羽毛皆为白色。东方白鹳比她的欧洲亲戚个体更大,嘴更粗壮。而区别二者的最显著特征还是喙的颜色——东方白鹳的嘴为黑色,而白鹳为红色。由于形态上的接近,东方白鹳曾一度被认为是白鹳的一个亚种(C. c. boyciana),随着研究的深入,基于二者间在形态、生态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,20世纪90年代以来,东方白鹳应当被视为独立种的观点被广为接受。
东方白鹳。(图片来源:birdnet.cn)
极度濒危的美丽物种 近年来由于乱捕滥猎、栖息地丧失、农药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等多方面的原因,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小,分布范围也日渐缩小。1959年以后东方白鹳在日本便没有成功繁殖的记录,到1970年仅剩下1只;随着1971年最后一对东方白鹳中的雄鸟被猎杀,朝鲜的繁殖种群也绝灭了;由于森林采伐、湿地开垦等原因,俄罗斯和中国境内的繁殖地也正处于迅速萎缩的过程中。而随着各项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,东方白鹳越冬地的情形同样不容乐观。根据湿地国际公布的全球水鸟种群估计,世界范围内东方白鹳的野生种群数量大约为3000只,而其中成年个体的数量仅为1000-2499只。 北戴河统计得到的东方白鹳数量。 正因为其数量稀少且面临的威胁日趋严峻,东方白鹳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,IUCN)的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级(Endangered)。为了防止非法贸易带来的伤害,也被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,CITES)列入附录一之中,对其进行严格管理。在我国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东方白鹳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,严禁非法猎捕、杀害。